2018年11月14日21:34來自:贏商網 陳與柒
核心提示:從開業前品牌曝光、揭幕時踩盤報告、到試運營半年的變化,贏商網持續關註廣州K11的運營情況,觀察“博物館零售”模式與城市、居民的磨合。
(贏商網報道)3月31日,全球第四座K11購物藝術中心 廣州K11高調揭幕。其時,逾20傢全國首店品牌、逾30傢華南首店、48%首次登陸廣州的品牌 帶給廣州市民眼前一亮的 新鮮感 。與廣州 磨合 的大半年來, 褒 與 貶 兩股不同聲音,在這7萬㎡的商業空間裡頭交織交融。
有人說, 相比13年前的上海K11,廣州K11的細節處理可以看出這支團隊的沉淀,藝術與建築不著痕跡地融合,業態規劃、門面形象也更嫻熟。
當然也有人認為, 燈光太暗、過道太窄、層高較低,影響瞭購物體驗。地下2層+地上8層的立體空間,如何引導客流往樓上走也是一大考驗。
但無論如何,這種 博物館零售 的創新商業模式,依舊在這大半年裡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人潮打卡。 截至10月底,廣州K11客流量已突破1000萬。 K11創始人鄭志剛先生,在今日K11十周年暨廣州K11開幕慶典活動上表示。
1000萬客流,可以說是廣州K11試運營半年成果的一個見證。富有創意的空間設計,陶冶藝術情操的藝術展或名傢藝術品, 新鮮 的品牌形象都是吸引人們首次打卡的理由。而新鮮度之後,人氣何以為聚?我們欣喜觀察到廣州K11近半年來的一些變化。
△3月31日廣州K11試營業
01/ 品牌風景線之變:快閃、餐飲、時裝配飾
走進廣州K11,與3月31日揭幕時人們詬病 L1層無嘢睇 不同,彼時圍擋的sergio rossi、CALVIN KLEIN、EMPORIO emporio armani 机械表、JUVIL、MOSCHINO等品牌已經開店迎客,品牌開業率更進一步提升是眼前最直觀的變化,總體來看,商場整體開業率約達85%以上。
贏商網觀察到,廣州K11目前已開業的124個品牌中,時裝配飾與餐飲兩大業態不相上下,品牌數量分別占比約34%和33%,構成商場的主力業態。此外還包括珠寶、鐘表、眼鏡等時尚零售,以及電影院、書店、特色商店和快閃店等,可以說,整座商場零售類與體驗類業態基本持平。
兩大主力業態的品牌選擇均很豐富,時裝配飾涵蓋瞭從輕奢、潮牌、集合店到原創設計師品牌;餐飲品類則包含瞭素食、日料、海南、粵菜、東南亞菜等,基本能滿足廣州消費者 挑剔 的胃口。
但更值得一提的是,除瞭上述固定位置的店鋪,不斷更新變換的POP-UP store(快閃店),成為瞭廣州K11一道 行走的風景線 。
POP-UP store遍佈商場多個樓層,如B2層THE PERFECT POP(美食級爆米花)、B1層Daniel Wellington、L1層Van Gogh SENSENS Fleur(二樓梵高藝術餐廳的延伸)、L5層慢活堂和Bean to Bar Chocolatier等。這些不斷變換的風景能夠給消費者帶來視覺上的新鮮感。
此外, 有新人當紅,自有人黯然離場 ,用來形容廣州K11的品牌切換也算貼切。贏商網註意到,短短半年時間,新鮮的品牌面孔亮相之餘,也有品牌或因未能與市場需求匹配而黯然離場。
例如,原位於B1層 RE CLASSIFIED調香室 已變更為日本美容傢電品牌 YA-MAN雅萌 ;L1層 KENZO 撤場;L2層 Gola 變更為 Everything But Body ;L4層 庭悅 變更為 江小鮮 等。
從調整情況亦可看出,廣州K11在與城市、市民磨合的過程中,努力尋找與消費者連接之共鳴。
02/藝術風景線之變:半年更新3場大型藝術展
藝術作為K11的核心元素,也是鄭志剛先生踐行 博物館零售 商業模式的關鍵。博物館零售並非 博物館+零售 的單一概念,它融合在品牌的門店形象和陳列設計,融合在商業空間與名傢藝術品的錯落交織,也穿插在不定期舉辦的大型藝術展覽裡。
試營業半年來,廣州K11已連續舉辦瞭3場大型藝術展。
3月31日,廣州K11試營業揭幕展 WHERE ARE YOU GOING TONIGHT你今晚去邊,通過5組攝影裝置作品,模擬城市夜生活中出現的舞池射燈、LED招牌、霓虹燈等人造光源,搭建一個光影下年輕生命釋放激情和活力的空間。
6月15日,廣州K11請來82歲的日本波普藝術大師田名網敬一,舉辦揭幕後的首個國際藝術大展,展出大師在1960-1970年代創作的油畫、版畫、拼貼和雕塑作品、1980年代 生與死 主題的系列作品、2010年以來的大尺幅架上繪畫,以及傢具設計和雕塑等作品。
11月15日,作為廣州K11正式開幕的展覽,則呈現瞭藝術與科技、科技與生活的奇妙交融。
贏商網瞭解到,此次展覽以 放縱的超體 為主線,分為人機疊影、仿生迷廊、眾物狂歡三部分,探討藝術傢或團體如何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,制造一個不同尋常的感知世界以及人與萬物新的鏈接關系;同時促使人們對於正在經歷巨變的秩序關系和撲面而來的未來圖景,進行批判性的思考。
這三次展覽均以線上售票的形式向市民售賣參展門票,盡管門票出售的具體情況不得而知,但贏商網從豆瓣同城的公開數據觀察到,每場藝術展活動介紹上線時,均比往常活動超出10倍之上的關註度,這在一定程度上,亦可反應出廣州市民在精神、藝術層面上存在需求。
同時贏商網在現場也註意到,每場大型藝術展策展期間,均能吸引不少年輕人打卡:或駐足欣賞、或拍照曬圈、或致敬藝術傢
– 記者手記 –
從3月31日揭幕到今日正式開業,廣州K11以品牌與藝術 兩道風景線 ,踐行著博物館零售的創新商業模式,能不能匹配廣州這座城市居民的需要,其實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檢驗,開業僅僅隻是開始。
但好在這半年時間,我們足以揣摩出廣州K11的些許個性:它在不斷尋找與城市居民的融合點,並適時做出調整,或品牌、或營運策略;同時我們也註意到,圍繞目標群體 千禧一代 ,廣州K11正在進行一場 科技+藝術+商業+生活 想象力實驗。
或許正如鄭志剛先生所期待的,在K11除瞭購物,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,比如學習烘焙或上一堂陶藝課,偶然也能碰到創意市集兜售的有趣裝飾品,或者碰上樂隊演出,欣賞一場富有科技感的藝術展
這種商業模式,在2024年之前,還將再復制到北京、深圳、武漢、寧波、天津、香港等城市。其中,據鄭志剛先生透露,未來深圳前海項目將規劃打造成K11 MUSEA產品線。
相關閱讀
開業前品牌曝光篇1:廣州K11品牌獨傢曝光!全球第四個K11將於明年3月開業
開業前品牌曝光篇2:廣州K11開業劇透!第二波品牌曝光+開業藝術首展
揭幕時踩盤報告篇:廣州K11開業最全踩盤報告:48%首進品牌+六大藝術空間
|